|  | 【北斗曼荼罗】 |  |
北斗曼荼罗,即以北斗七星为主尊而建立的曼荼罗。北斗七星,指在北方聚成斗(杓)形之七星。略称北斗。即离北极约三十度距离之七星:「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、瑶光」等,于天文学中,称为大熊星,其俗名为:「贪狼星、巨门星、禄存星、文曲星、廉贞星、武曲星、破军星」等。于古代之星宿观中,以天枢为七星之正星,主阳德;天璇为法星,主阴形;天玑为令星,主伐害;天权为伐星,主天理;玉衡为杀星,主中央四方;开阳为危星,主天食五穀;瑶光为部星,主兵。密教之尊星王法、北斗法、北斗护摩等法,均祈念此七星。
此外,于禅林中,有「北斗里藏身」一词,意指禅僧之神通妙用,犹如藏身于北斗星中,羚羊挂角,了无痕迹。《云门匡真禅师广录》(大四七·五四六上):「问:『如何是透法身句?』师(云门)云:『北斗里藏身。』」〔北斗七星延命经、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芭蕉慧清章、法苑珠林卷四〕
《北斗七星延命经》,为译于唐代之密教经典,译者佚名。收于《大正藏》第二十一册。本经即星宿法,旨在说明供养此经之功德,并附有北斗七星图。初叙各时辰所生之人应配何种星符以调吉凶,次叙七星所代表之佛,其末叙述供养此经得免各种灾祸疾病。《北斗七星护摩法》,唐代一行(683~727)撰。又作複炽盛光法。收于《大正藏》第二十一册。本书内容为祈求北斗七星以延命增福之护摩仪则,如:能吉祥真言、北斗七星印言、九曜印契、九执曜天总印言、二十八宿总印言等之仪则,并附有北斗法之供养法。《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》,唐代不空(705~774〕译。收于《大正藏》第二十一册。本仪轨乃如来为末世福薄众生宣说祈祷北斗七星以求延命增福、稼穑丰饶之供养护摩仪则。初叙造水坛之仪则,次叙启词、召请北斗七星之印契、一字顶轮王真言、北斗七星真言等。〔四天王经、三品弟子经、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、秘密仪轨随闻记卷六〕
北斗真君又称北斗星君、北斗七元星君。据《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》卷一、《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》卷上记载:「北斗七元星君为:北斗阳明贪狼星君,北斗阴精巨门星君,北斗真人禄存星君,北斗玄冥文曲星君,北斗丹元廉贞星君,北斗北极武曲星君,北斗天关破军星君。」
《客座赘语》卷四还将北斗七星与天、地、人、时、音、律、星相配,称:「天枢为天,天璇为地,天玑为人,天权为时,玉衡为音,闿(开)阳为律,摇光为星。」并喊予其神性职能。称:「第一星曰正星,主阳德,天子之象。二曰法星,主阴刑,女主之位。三曰公星,主祸害。四曰伐星,主天理,伐无道。五曰杀星,主中央,助四旁,杀有罪。六曰危星,主天仓五谷。七曰部星,亦曰应星,主兵。第一星主天,二主地,三主火,四主水,五主土,六主木,七主金。第一星主秦,二主楚,三主梁,四主吴,五主赵,六主燕,七主齐。并称天子不恭宗庙,不敬鬼神,则第一星不明或变色。若广营宫室,妄凿山陵,则第二星不明或变色。若发号施令,不顺四时,不明天道,则第四星不明或变色。若废正乐,务淫声,则第五星不明或变色。若不劝农桑,不务稼穑,峻法滥刑,退贤伤政,则第六星不明或变色。若不务四方,不安夷夏,则第七星不明或变色。」
北斗真君还有二位佐星,他们是「北斗洞明佐辅星君」和「北斗隐元右弼星君」,与北斗七元星君一起合称「北斗九辰星君」。
北斗真君的来历,据《北斗本生经》载:「古代有一国王名周御王圣德无边。国王有一爱妃,号紫光夫人,明哲慈慧。夫人许下大愿,要为周御王生下圣子,以辅佐乾坤。一年春天,夫人在温玉池中洗澡,“忽有所感,生莲花九苞,应时开发,化生九子。其二长子,是为天皇大帝、紫微大帝。其余七子便是北斗七星。”」
北斗宝诰:
志心皈命礼 开明三景 回度五常 为造化之枢机 作人神之主宰 宣威三界 统御万灵 判人间善恶之期 司阴府是非之目 能解一切罪 摄伏诸魔精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中天大圣北斗九皇赐福星君。
阿弥陀佛
燃灯佛
不动佛
大日如来 释迦牟尼佛 药师佛 弥勒佛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