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礼佛
  
净土家园
  
佛经讲记
  
捐助慈航
  
访客留言
  
功德佛位
首页
诸佛
菩萨
明王
罗汉
护法
曼荼罗
礼佛文字版
  
净土家园
  
繁體中文

菩提达摩尊者
金刚界大日如来【菩提达摩尊者】胎藏界大日如来

功德回向   种植福田   我要礼拜



菩提达摩尊者
查看大图


金刚界大日如来【菩提达摩尊者】胎藏界大日如来




  菩提达摩尊者,梵名 Bodhidharma。意译作道法。又称菩提达磨、菩提达摩多罗、达摩多罗、菩提多罗。通称达摩。禅宗东土初祖,西天第二十八祖。南天竺香至国(或作婆罗门国、波斯国)国王之第三子,从般若多罗学道,与佛大先并称为门下二甘露门,四十年之后受衣鉢。「吾本来兹土,传法救迷情,一花开五叶,结果自然成。」

  梁武帝普通元年(520,一说南朝宋代末年),师泛海至广州番禺,武帝遣使迎至建业,然与武帝语不相契,遂渡江至魏,止嵩山少林寺,面壁坐禅,时人不解其意,称壁观婆罗门。时神光于伊洛披览群书,以旷达闻,慕师之高风,断臂求法,师感其精诚,遂传安心发行之真法,授彼一宗之心印,改名慧可。经九载,欲归西方,嘱慧可一宗之秘奥,授袈裟及愣伽经四卷。未久即入寂,葬于熊耳山上林寺。越三年,魏使宋云度葱岭时,适逢达摩携隻履归西方。师之一生颇富传奇。师之示寂年代有梁大通二年(528)、梁大同元年(535)或二年等异说。又梁武帝尊称师为「圣胄大师」;唐代宗赐「圆觉大师」之諡号,塔名空观。

  祖心即佛心

  「亦不睹恶而生嫌,亦不观善而勤措,亦不舍智而近愚,亦不抛迷而就悟。达大道兮过量,通佛心兮出度,不与凡圣同躔,超然名之曰祖。」

  祖师之所以称为祖师,并非强冠以美名,而是其来有自,必是以德立名、因名昭德的。凡夫众生总在分别之中过日子……,这是美的,那是丑的;这是美味的,那是难以下咽的;这个人勤修善法,那个人屡造恶业;这么做会飞黄腾达,那么做将穷困潦倒……。心中如此多的分别,可是善分别否?非也!一切皆只是我执在膨胀、作祟罢了。真正的心是包含太虚,森罗万象具该其中;真正的心是朗然晃耀,十方古今无不照彻;真正的心是惺惺寂寂,既觉、既正、既淨;真正的心是「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,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」。这就是祖师的心!且让我们至诚习学达摩祖师的不与凡圣同躔及其超然……。

  菩提多罗

  环眼碧睛、虬髯阔额的菩提达摩大师,原名菩提多罗,是南天竺香至王的三王子。香至王一向尊崇佛教,因此举国上下多信奉佛法,佛法在此可谓兴盛至极。一日,禅宗祖师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行化至南天竺,香至王便供养尊者一颗无价宝珠。般若多罗尊者获得此明珠时,便藉机考验香至王三位王子之智慧、根机深浅。尊者问道:「我手中的宝珠可说是至圆至明,请问诸位王子,是否有其他宝物能胜过它呢?」大王子、二王子皆答:「吾父供养尊者之宝珠为七宝中最尊贵者,是没有其他宝物可与之匹敌的。」然而三王子菩提多罗此时却轻轻地说道:「于一切宝物之中,法宝最为至高无上;于众光之中,智光最为无与伦比;而于诸明之中,心明才是真正的明亮无比。尊者的宝珠虽能散发出无限光明,却不是它自己能照鉴一切,而是必须假借吾人心中的智慧,才能辨识它的光芒。众生的心中亦同样本来即具足此宝珠,只要能循道而行,回归咎竟真地,自心中的法宝就能立刻显现。」般若多罗尊者听到三王子充满智慧的一番话,心中深知他堪为法器,将来必是佛门龙象,然而得度的时节因缘尚未具足,因此暂且沉默,未发一言。直至香至王过世后,三王子即立刻追随尊者出家学道。

  一日,尊者对菩提多罗说道:「你于佛法已臻通达无碍之境界。而『达摩』,有通达广大的涵义,因此你应更名为达摩才是。」自此开始,达摩大师恭禀尊者的甚深教导,并于左右服侍长达四十年之久,心中不敢稍有懈怠。待般若多罗尊者入灭之际,便传授衣钵予达摩大师,并说道:「昔日释迦如来以正法眼藏咐嘱摩诃迦叶,如是展转乃至于我。如今我再将此重任咐嘱于你,但愿你能荷担如来大法,弘扬不辍。听我说一偈:『心地生诸种,因事复生理。果满菩提圆,花开世界起。』」至此,禅宗历代传承至菩提达摩是为西天二十八祖。

  达摩大师得法后,请示尊者应当往何地弘传佛法。尊者提示他:「先于本国弘化,待六十七年后再往中国设大法药,接引上根。」达摩祖师在印度普施法雨,大振禅风,足迹遍历南天竺,声誉如日中天,贯满五印度,远近学者无不从之受教,广度无量众生。

  行化东土

  是到了将般若智慧之灯转照中国的时候了。达摩祖师以逾百之龄远渡重洋,历经三番寒暑,于梁武帝普通年间抵达中国南海(即今日之广州)。此时,虔信佛法的梁武帝听说达摩祖师亲临中土教化之讯,便毫不迟疑地立刻派遣使者迎请祖师至金陵。

  武帝一见祖师,便迫不及待地问:「朕自从登基以来,积极地兴造了无数塔寺,印制了诸多经典,而且所供养的僧尼也不可计数。请尊者说说看,我的功德有多大呢?」武帝一心期盼能听到一席赞叹的言辞,怎知祖师只是淡淡地回答:「毫无功德。」武帝一脸狐疑,百思不解:「何以无功德?」。祖师道:「陛下所做的一切,仍属有漏之因,将来仅感人天福报而已;如同随着身形的虚影,看似存在,却只是幻妄的假相,因此仍非真实的解脱。」诚所谓「住相布施生天福,犹如仰箭射虚空。」有相的布施行是无法永恒的。武帝再问:「如何才是真功德?」达摩祖师为其开示:「菩提妙明真心才是最清淨、殊胜、绝妙、圆满的,当中具足了一切恆沙智慧,而且体性本来空寂。如此殊妙的功德,并非世间可求得的。」武帝锲而不舍地请法:「如何是圣谛第一义?」祖师答:「廓然无圣!」当武帝最后再问:「对朕者谁?」祖师只言:「不识。」

  纵使达摩祖师已明白地将要旨一一托出,怎奈梁武帝却丝毫不能领悟。有道是「话不投机半句多」,祖师见弘化的因缘尚未成熟,便毅然「一苇渡江」,栖止于嵩山少林寺,面壁九年,端坐不动,因此人皆称其为「壁观婆罗门」。

  法脉传承

  达摩祖师多年的壁观,就在神光法师(于达摩祖师门下名为「慧可」)于雪地中精诚断臂求法时划下句点。达摩祖师传法予慧可大师,又传授《愣伽经》四卷,并说一偈:「吾本来兹土,传法救迷情,一花开五叶,结果自然成。」达摩祖师为首位将如来心法传至中土者,因此被尊为禅宗东土初祖;禅宗在中土的弘化,经过二祖、三祖、四祖……至今续扬不绝。而一花开五叶,即开展了禅宗的五家宗派──临济宗、曹洞宗、法眼宗、云门宗、沩仰宗。其中尤以临济宗最为绵延不绝,有所谓的:「临济儿孙满天下」之誉。

  只履西归

  后魏孝明帝年间,就在第六度遭异己者下鸩毒害后,达摩祖师心思中土的度化因缘已然终止,既已得慧可嗣法,达摩祖师便端坐而化。三年后,魏使宋云从天竺经葱岭回,途中遇见达摩祖师手携只履,翩翩而逝。宋云问祖师何往?达摩祖师曰:「西天去。」宋云回京后,将途中偶遇祖师一事上奏,于是孝庄帝命人启棺验证,棺中却仅见一只革履罢了,因此举朝为之惊叹。达摩祖师所留下的「只履西归」等行谊,至今乃为家家户户所共晓。

  达摩祖师会佛心印,发明宗要,怀着「不忍众生苦、不忍圣教衰」的慈心悲愿,逾海越漠来至中国。行化期间所弘传的,不外乎安心大法,令人外摒诸缘,内心无喘,凝住壁观,寂然不动,即得入道。教法中,《达摩二入四行观》是最为众人熟稔的,其中提到入道二途,即「理入」与「行入」。「理入」直截心源,深信众生本具如来真性,于理不疑;「行入」则藉报冤行、随缘行、无所求行及称法行四法,使人行解相应、释疑解惑,进而明佛心宗。

  《永嘉证道歌》云:「法东流,入此土,菩提达摩为初祖,六代传衣天下闻,后人得道无穷数。」从西天二十八祖、东土初祖达摩祖师之大弘明心法门,乃至于今日「中华广传,落地生根」,一切教化均在使众生普沾法益,深契自心觉性,令自家珍宝明明历历,朗朗而现!




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种植福田
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
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



慈航普度慈航普度慈航普度

  
阿弥陀佛
  
燃灯佛
  
不动佛
  
大日如来
  
释迦牟尼佛
  
药师佛

弥勒佛
  
观世音菩萨
  
大势至菩萨
  
文殊菩萨
  
普贤菩萨
  
地藏菩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