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【诃利帝母】 |  |
诃利帝母,梵名 Hārītī。音译作诃利底、迦利帝、诃利帝母。为青色、青衣之意。意译为爱子母、天母、功德天等。以其为五百鬼子之母,故称鬼子母。本为恶神之妻,生子五百,因前生发愿,食王舍城所有儿子,由其邪愿,命终遂生为药叉,故至王舍城,专门窃食他人幼儿。佛陀欲训诫之,遂藏其爱子,鬼子母神因而悲叹痛伤。佛遂谓:「汝有子五百,今仅取汝一子,汝已悲痛若是,然汝食他人之子,其父母之悲又将如何恸乎!」鬼子母神闻而皈佛,立誓为安产与幼儿之保护神。据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卷一受斋轨则载:「西方诸寺祭鬼子母,于门屋处或食厨边,塑画母形抱一儿子,于其膝下,或五或三,以表其像,每日于前盛陈供食。若有疾病无儿息者,飨食荐之,咸皆遂愿。」其状为手持吉祥果之天女形。〔摩诃摩耶经卷上〕
鬼子母,又称欢喜母、爆恶母或爱子母,梵文音译“诃利帝母”。原为婆罗门教中之恶神,专吃人间小孩,亦被称为“母夜叉”;后受佛陀教化,成为专司护持儿童的佛教护法神。传说,鬼子母生了五百个儿子,但她要天天吃王舍城中的小孩。佛得知此事,规劝不从,遂以神力摄其一子。鬼子母到处寻找,当得知孩子在佛身边就求佛陀将孩子还给她。佛说,你有五百子,少了一个就着急,人家只有一两子,被你吃了,那又怎么办呢。鬼子母因此幡然悔悟,皈依佛门,并成为佛教护法二十诸天之一。
佛陀教化鬼子母的传说倒是体现了菩萨道的逆法。众生因业力不同,现象上皆有自他的差别,和颜悦色地规劝不一定对于每个人都有效,所以当因缘所致,大菩萨们也要行“逆法”。要知道,菩萨们呵斥你一句是怜你,打你一下是爱你,就连将鬼子母的孩子暂时藏起来也是佛陀“相机应教”的全巧方便。“顺法”也好、“逆法”也罢,此中之“悲”与“智”不可言表,非具足般若智慧而不能体会。
阿弥陀佛
燃灯佛
不动佛
大日如来 释迦牟尼佛 药师佛 弥勒佛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
|